景观设计
京城名人故居leyu的不同状态(图)
乐鱼体育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北京的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近期于谦祠投资900万元维修,预示着政府要下大力整修北京的名人故居。[center][img]/
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北京的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近期于谦祠投资900万元维修,预示着政府要下大力整修北京的名人故居。 [center][img]宋庆龄故居 [img]于谦祠 陈萧军/摄[/center]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大量的名人故居,它们的现状如何,可有人光顾,可有人关心,本报记者选取了三座故居进行实地采访。 于谦祠: 曾是瓦砾四散的破烂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祠开始重修了。 7月28日,位于北京东长安街南侧西裱褙胡同23号院的于谦祠开始了整治抢救工程。这也是自光绪年间于谦祠复修过后,近百年来的首次修缮工作。在北京的持续高温下,修缮的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是抢救性的修缮leyu。”来这里看于谦祠的王师傅感慨道。 于谦是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一生为官清廉。于谦祠原为其住所,明中期改为祠,清初时已毁,光绪年间重修,后逐渐由居民居住,房屋年久失修,环境杂乱。1984年北京市政府公布此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有关单位投资900万元,完成了院内37户居民的搬迁leyu。 7月17日,由媒体以及梁从诫、谢辰生等6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在这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当他们进入简朴的院门后,发现的是几间被捅了顶子、掀了瓦的房屋骨架和一片瓦砾四散的破烂场,百年长成的几棵枣树有的也被剥了皮。一位为保护北京城而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的故居状况如此leyu,引起了专家们的慨叹。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说:“此次市文物局指定专门单位编制了抢修方案,并清理了私搭乱建建筑。”于谦祠经过多年的风雨,如今在各方的努力下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 宋庆龄故居: 国家拨款适度创收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与于谦祠抢救性保护的漫长历程相比,已列入保护名单的名人故居的处境就要幸福得多。 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鲁迅故居、故居、李大钊故居、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等。 这些故居里有一些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的拨款使得它们能进行一般性的维护整修。记者在郭沫若故居了解到,此处在1982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属北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leyu,主要是靠政府部门拨款,并不靠门票收入。“门票收入最多只能维持故居的绿化leyu。”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政府拨款的同时,这些故居也开始探索创收的办法。宋庆龄故居是清末醇亲王府,地方宽阔,风景宜人,从去年开始,宋庆龄纪念馆开始尝试夏秋夜场,即在每周末18∶30至20∶00对公众开放,服务项目包括免费的茶水、在大草坪播放宋庆龄的影片以及露天高雅舞会等。郭沫若纪念馆也不定期地利用晚上时间开展类似活动,在不损害名人故居的前提下进行创收。 为解决资金问题,名人故居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除了利用晚间时段提供场地给企业搞活动这一想法已经变为现实外,其余还都处于设想阶段。 尽管在别人的眼里,故居是个“门庭冷落”的地方,但这些故居的工作人员们认为适当的冷落是必须的。名人故居是供游人来瞻仰、缅怀名人的地方,环境需清幽,不能成为一个闹市。同一时间内游人的数量不能太多。 “我们也曾为了提高参观率想过一些办法,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等,可后来我们发现,人稍微一多,名人故居的环境就被破坏掉了。”郭沫若纪念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张之洞故居: 跨院起码60来户居住未列入市级文保单位 什刹海畔的张之洞故居曾一度为北京八大庄之一会贤堂旧址,后来又为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住所。冯友兰先生在这里完成不少著作。“这里的价值不得了。”北京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徐城北先生说。 可就在白米斜街11号,记者却看到至少有二十余户的人家挤在这个主院里。一位老住户说,这里的产权由两个单位把持。而在主院后的跨院,这里的老街道主任告诉记者,“起码住了有60来户。”老街道主任带着记者在迷宫般的过道中穿行,这里因为居住的百姓过多,原有的大院风貌已经荡然无存。“瞧,这里原来是院里的假山,现在也扒了盖房了。” 像张之洞故居这样的重要历史遗址在什刹海地区不下十处,其中就包括已经拆掉的梁漱溟故居。徐城北说,日军占领北京期间,梁漱溟先生的父亲在六十大寿当日从小铜井胡同的家里出来投积水潭自尽。 而另一位研究北京文化的专家翁立则说,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但并不都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据他了解的情况,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的保护情况比较好,没被列入的情况则不太好,比如说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现在是个大杂院,这里曾是蔡锷将军讨袁时,准备回云南起义之前和小凤仙居住过的地方,很有文物价值。 如何使大量的未被列入保护名单的故居也得以维护,并解决和居民生存的矛盾,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